“一个有着中国胃的法餐厨师”,这是戴广坦(Corentin Delcroix)对自己的介绍。 出生在法国北部城市里尔,戴广坦和中国结缘已经将近20年,最初是在北京求学,主修工商管理,毕业工作后发现不是自己兴趣所在,回到法国博古斯学院学习烹饪,又因为机缘巧合,2010年重回中国并定居上海。


戴广坦谈起中国美食如数家珍:梅干菜、咸蛋黄、内蒙古的奶制品都是他的“心头好”,还热切期盼中国的美食特产可以推广到欧洲。

在去过了中国的很多地方后,戴广坦以美食为引,串起中国和欧洲在地理、饮食文化上的共性,“地理上同在北方的东北菜和德国菜很像,都有腊肠、酸菜、血肠”;“往南走,粤菜偏原汁原味,意大利菜也是”。

他以自己和家人的经历分享,欧洲人要深入了解中国,还是要亲自来走一走、看一看,会有和想象中不同的“惊喜感”。

除厨师以外,戴广坦也是一名美食博主。他的视频不但分享西餐制作,也越来越多出现了地道的中餐以及中西融合创新菜肴。每年他还会为在法国的家人们制作整整一桌中餐宴。

“烹饪是一种分享”,戴广坦说,厨师做菜要融入自己的经验和理解,相互学习、互相交流才能进步。

中欧文化不同 但共性很多

澎湃新闻:您在中国的时间加起来已经快20年了,最初来到中国是出于什么契机?

戴广坦: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2002年,当时是来学习工商管理,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读了3年书。毕业之后,我在这里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发现并不是我喜欢的工作,所以就想换一个方向,然后我回到法国,在里昂的博古斯烹饪学院学习了两年半,又在法国的餐厅工作过一段时间。2010年,博古斯要在上海世博会开一家餐厅,因为我有在中国的经验,我的老师就打电话问我,要不要参加这个项目。我本来的目标就是想回到中国,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就回来了。从2010年到现在,我一直住在上海,已经有15年了。

澎湃新闻:您曾经提到过第一次接触中餐是在小时候,当时吃了一道番茄炒蛋,您长大后亲身来到中国,并在这里工作生活。对于那些没有来过中国的欧洲人来说,他们对中国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在过去十几年中有什么变化?

戴广坦:现在全球沟通越来越方便,和10年前、20年前已经完全不同了,大家对中国的认知是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越来越细。10年前,大部分法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还很表面,比如功夫、中餐这些,现在已经不一样了。比如现在去法国巴黎,你可以找到很多中国餐馆,有川菜、安徽菜,还有西安小吃,各种地方特色菜肴都能找得到。当然,还可以更深入地去了解中国,还有很多方面我们不太懂。这需要亲自过来体验一下,亲身感受之后一些观念会发生变化。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多人来中国旅游,亲自看看。比如说我的家人、很多朋友,他们第一次来之后,大部分人都有那种惊喜感,和他们想象中不太一样。

澎湃新闻:作为目前在中国生活的法国人,您的跨文化的背景是如何影响您和周围人的沟通?在中欧或中法交流中,可能会因为双方互相不够了解而产生一些矛盾或误解。您能分享一些相关的应对经验吗?

戴广坦:一方面,我觉得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复杂。法国相对来说比较小,我自己出生的城市只有6万人口。可是在中国,6万人口可能就是一个小区的人数。这对很多外国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中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地域跨度巨大,差异也非常明显。其实可以向外国人解释,(地理上)中国就像整个欧洲那么大。虽然欧洲有很多国家,但中国是一个国家。无论是气候还是文化的差异,都有相似之处。比如从瑞典到西班牙,无论饮食还是文化,都有很大差别。同样在中国,从东北到广州,从上海到新疆,会发现环境各不相同,中国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我自己和法国的朋友交流,或者向他们介绍中餐时,会说“这道菜来自江浙沪、有哪些特点,哪道菜来自四川”,如果他们对中国地理没有概念,其实比较难理解这些内容。我就会用欧洲的地理做类比,比如东北菜和德国菜很像,都偏北方,所以像腊肠、酸菜、血肠这一类的食品,东北有,德国北方也有。欧洲北方地区是黑土地,东北也是黑土地,土壤和气候都很类似,所以种的蔬菜也很像,菜系之间会有一些共性。往南走,粤菜讲究原汁原味,意大利菜也是。虽然文化不同,但相似点还是很多的。

澎湃新闻:您现在从事的工作中,也有一部分涉及东西方菜肴的融合,创造出“1+1>2”的效果。您有没有意识到,在厨师身份以外,也在扮演文化使者的角色,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这样的身份的转变是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

戴广坦:我们都有不同的背景,在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很多人可能不是本地人,他们在城市工作生活,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文化理解并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像有些中国人去法国,去留学或者生活,大家可能也会自融合。这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有关。我最近基本上一半时间在法国,一半时间在中国生活,所以这两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对我来说非常自然。

我觉得这也是烹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西方或者米其林餐厅,大家追求的并不一定是菜系或者最正宗的菜,而是一个厨师融入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做出属于自己的菜,让客人来体验。这也是我们一直说的烹饪是一种分享。




- 未完待续 -


文章转自: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