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褶皱里,土族用针线、歌谣与舞蹈,将七百年历史绣成流动的史诗。这里每一道彩虹袖的纹路,都是先祖写给大地的密码;每一次安昭舞的旋转,都是泥土与星辰的对话。让我们循着非遗的脉络,触摸这个民族的心跳。

土族盘绣:指尖上的千年图腾

以青布为纸,丝线为墨,土族女子用两针两线的独特技法,将太阳、云纹、牡丹绣成永恒。盘绣作品《孔雀戏牡丹》曾作为国礼赠予外宾,其疙瘩针工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每一针都藏着土族对自然的敬畏——蓝色象征苍穹,红色代表火焰,绿色则是草原的生命力。

安昭舞:踏歌而生的民族史诗

安昭意为欢乐的圆圈舞,每逢节庆,土族人身着七彩花袖衫,手挽手踏歌而舞。舞步模拟播种、收割、酿酒等劳动场景,唱词融合《格萨尔》史诗与即兴创作。青海互助县至今保留着千人安昭的盛况,舞者长袖翻飞如彩虹垂落,被学者称为“活着的农耕文明博物馆”。

轮子秋:旋转在空中的勇气

用马车轮轴搭起秋千,勇士们凌空飞旋,彩绸如虹。这项源自土族先民骑兵训练的运动,如今演变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每年农历二月二,轮子秋竞技赛在互助土族故土园举行,最高纪录者能完成鹞子翻身等12个高难度动作,堪称高原版空中芭蕾。

土族婚礼歌:以歌声丈量爱情

从纳信(新郎)跨火盆到新娘哭嫁,三天婚礼中穿插着30多首仪式歌谣。其中《唐德格玛》用比兴手法唱出青稞酒斟满银碗,阿姑的心比蜜甜,歌词即兴创作却严守七言格律。2011年,土族婚礼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当盘绣的最后一针收尾,当轮子秋的彩绸停止飞舞,土族非遗从未真正结束。它们化作彩虹袖上的经纬、酩馏酒中的醇香,在每一个土族孩子的瞳孔里延续。此刻,我们不仅是见证者,更是传承链上的一环——让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文化基因,永远跳动在人类文明的脉搏中。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