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品当隋炀帝的龙舟凿开第一缕运河月光,当杜牧的玉箫声凝固在二十四桥的台阶上,扬州便成了中国文人心中永不褪色的水墨长卷。这座被唐诗宋词浸泡了千年的古城,以“绿杨城郭是扬州”的温婉,将瘦西湖的潋滟、个园的四季、东关街的烟火,酿成一杯历久弥新的琼浆。今日,让我们循着运河的波光,走进六处必访的胜境,聆听砖瓦间的千年低语。

瘦西湖:一泓曲水写尽江南风骨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的瘦西湖,是扬州最灵动的眉目。五亭桥如五朵金莲浮于碧波之上,十五月圆之夜,桥洞衔月成串,恍若银河倾泻。乘摇橹船穿行徐园、小金山,看白塔倒影与柳丝共舞,方知“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扬瘦以清秀称绝”。春日的万花会,琼花与芍药竞放,将湖岸染成流动的锦绣。

个园:四季假山中的时空魔法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堆叠出“春山如笑、夏山如滴、秋山如妆、冬山如睡”的奇观。漫步其间,冬山宣石皑皑似雪,墙角却暗藏蜡梅,暗喻“冬去春来”的轮回哲学。园中“个”字竹影与盐商宅邸的雕花窗棂,无声诉说着“扬州繁华以盐盛”的往事

何园:晚清第一园的复道华章‌

1500米复道回廊如蛟龙盘绕,串联起中西合璧的玉绣楼与片石山房的“水中月”奇景。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其镜花水月的造景技艺,让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赞叹“奇思巧构,甲于东南”。月夜登船山楼,可见复道灯笼如星轨蜿蜒,恍若穿越到晚清名门夜宴。

大明寺:鉴真东渡的千年钟声

栖灵塔矗立蜀冈之巅,唐风宋韵的飞檐下,曾回响鉴真大师“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梵音。登塔远眺,瘦西湖如银带缠绕,而平山堂的“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正应了欧阳修“文章太守,挥毫万字”的旷达。寺内千年琼花树,至今仍飘落隋炀帝未尽的相思。

东关街:青石板上的活态博物馆

从谢馥春香粉到三和四美酱菜,这条唐宋古街的每一块砖石都浸透市井烟火。夜幕降临时,灯笼映照的“长乐客栈”老宅,曾是盐商们“腰缠十万贯”的奢华见证。拐进小巷,偶遇扬州评弹艺人拨弦,一曲《板桥道情》便勾出了郑板桥的傲骨。

茱萸湾:运河畔的生态诗行‌

古运河在此拐出“茱萸湾”的温柔曲线,千亩茱萸花海与白鹭洲湿地相映成趣。乘画舫穿越隋炀帝开凿的邗沟故道,两岸垂柳如烟,偶见羊驼在草坪上踱步,新与旧在此达成奇妙和解。

从瘦西湖的粼粼波光到东关街的袅袅炊烟,扬州的美,是杜牧诗中“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怅惘,也是乾隆帝“广陵繁华今胜昔”的喟叹。这座城将历史熬成早茶的一笼蟹黄汤包,将风雅绣进漆器的一缕螺钿流光。当您踏上归程,请带走一包牛皮糖的甜、一盏漆器的光,和二十四桥永远未说完的故事。

香港环球卫视《每日一品》栏目探寻华夏文化瑰宝,游历名胜古迹,展现华夏魅力,见证非凡传奇!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