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佛山市三水区最北端,与肇庆市、清远市接壤的南山镇,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座广东省级森林小镇、广东省卫生镇,以"生态立镇、产业强镇、科农兴镇"为发展理念,实现了从传统乡村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现代新农村的华丽蜕变。让我们一同走进南山,感受这片土地上的振兴脉动。

生态建设:从"靠山吃山"到"点绿成金"的转型

南山镇六和村的蜕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曾经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村落,如今通过创新机制实现了生态价值转化:

‌"绿美银行"机制‌:以松园村为试点,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完成530余亩森林质量提升,构建多层次近自然森林群落。围绕"一村一树、一村一花",种植各类花木2万余株,打造四季有花的美丽乡村景观。

‌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干部挂钩人居环境积分制",120名镇干部与97个自然村挂钩,将积分与集体分红紧密相连。2024年89个自然村参与率提升40%,创建"美丽庭院"220户,拆除农村危旧房110间,新增"户户通"硬化道路35公里。

‌全域绿化美化‌:统一客家风貌改造159间农房,实施教育路提升改造、三线整治、雨污分流工程,新增120盏主干道路智能路灯、50余个停车位,彻底改变半世纪未变的风貌格局。

产业发展:生态与经济双赢的新路径

南山镇积极探索"光伏+"等产业融合新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复合型光伏项目‌:利用上寮村、火炬村240亩闲置鱼塘及果园地,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模式,年发电量约1600万千瓦时。"板下经济"由"强村富民"公司统一运营,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约21万元稳定增收。

‌红色文旅产业‌:投资5700万元扩建火炬村红色研学基地,打造集展厅、训练场、培训课室、食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形成"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研学活动+生态文旅"四位一体平台,预计2025年底投入运营。

‌特色农业升级‌:2024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22.58亿元,同比增长0.3%。北运蔬菜种植面积7.5万亩,沿海养殖产业年产值超5000万元,重大项目建设涵盖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徐闻片区。

文化传承: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的交响

南山镇在乡村振兴中注重文化根脉的延续与创新:

‌非遗龙形拳传承‌: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齐龙形拳走进迳口中心小学,开展龙形拳体操及武术课程教育,传承人马国辉坚持教学十五年。通过"文韵南山·非遗文化进基层"系列活动,将功夫文化推广至镇文化站、村居、企业等场所。

‌"心陶大讲堂"文化品牌‌:以初心学堂为阵地,联合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党委打造教育培训平台,邀请名家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弘扬"爱国爱党、求实创新"的"心陶精神"。

‌客家文化活化‌:六和村圩镇房屋系统植入客家元素,统一建筑风格和商铺招牌,打造展示客家风情的窗口。培育三缸源、蓝矿咖啡等特色餐饮,举办客家美食节,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基础设施:城乡融合发展的坚实支撑

南山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城乡品质:

‌交通路网升级‌:实施53公里道路硬底化及修复工程,完成进港公路支线改扩建及滨海农村公路(南山段)建设,构建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乡村振兴路网。

‌公共服务完善‌:对南山敬老院拆旧建新,新增千余盏路灯,成功创建省级卫生镇。推进徐闻港至徐闻古港风貌带、环半岛公路绿化提升,打造五里、关三乡村振兴示范村。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全市首个点状供地项目、首个国开行融资授信项目,南山在佛山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领域创新示范,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南山方案"。

从六和村的"绿美银行"到火炬村的红色研学,从非遗龙形拳的传承到"光伏+"产业的创新,南山镇乡村振兴的实践诠释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在这片124.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万南山人民正以"生态立镇"为笔,以"产业强镇"为墨,绘就着"养生福地,精品名城"的壮丽画卷。展望未来,南山镇将继续沿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书写更加精彩的绿色传奇!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