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河北大地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源地,孕育出灿若星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凝聚先民智慧的活态瑰宝,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讲述"何以中国"的深层答案。让我们循着非遗传承人的掌纹,触摸文明传承的温度。

蔚县剪纸

铁笔生花的冰雪奇缘

发源于张家口蔚县的这项国家级非遗,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独特技法闻名。83岁的传承人周兆明大师,至今保持着"单幅剪纸不打草稿"的绝技,其作品《冬奥盛会》曾作为国礼赠予国际奥委会。在零下20度的寒冬里,剪纸艺人以特制蜡盘托纸,刀锋游走间绽放出《百蝶图》《二十四孝》等传世精品。

衡水内画

方寸之间的乾坤万象

"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内画艺术,由衡水市王习三大师开创冀派风格。使用特制狼毫笔在瓶内反向作画,其《清明上河图》水晶内画瓶历时三年完成,仅人物就达1643个。青年传承人董坤创新采用稀土发光材料,让《星空》系列内画在暗处焕发银河光芒。

吴桥杂技

千年江湖的筋骨传奇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的民谣,道出这项非遗的深厚根基。第28代传承人高福州带领的"鬼手团",创新将传统《三仙归洞》与全息投影结合,其《绸吊》节目更创下"38米高空无保护旋转"的世界纪录。

唐山皮影

驴皮上的光影史诗

唐山博物馆内,75岁的齐永清老人正演示着"一人同时操纵七影"的绝活。采用滦河驴皮制作的影人需经28道工序,唱腔融合乐亭大鼓与唐山方言。新版《哪吒闹海》引入LED光源技术,使传统剧目年演出超300场。

保定直隶官窑

烈火淬炼的皇家美学

在曲阳定瓷传承人庞永辉的窑厂里,宋代"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烧制技艺重现人间。其创新作品《冬奥和合盏》采用太行山特有的"紫金土",釉色随光线变幻五重光泽,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

常山战鼓

穿越千年的雷霆之声

正定县杨庄村,82岁的张书社带领300人鼓阵演绎《秦王破阵乐》。这种源自战国时期的非遗,运用"翻打""花击"等72种技法,其改编版《黄河吼》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震撼世界。最新研制的碳纤维鼓身,使传统战鼓重量减轻40%而声效倍增。

从太行山麓到渤海之滨,这些非遗瑰宝如同文明基因链上的璀璨明珠。在2025年这个非遗保护新纪元的开端,我们见证古老技艺与数字技术、现代美学的完美融合。让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成为涌动在当代人血脉中的文化自信。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