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当晨光掠过太行山的褶皱,三晋大地便展开了一部用双手书写的文明史诗。这里每一寸黄土都沉淀着技艺的基因,每一道沟壑都回响着匠心的誓言。今日让我们循着非遗传承人的指纹,触摸那些被时光包浆的智慧结晶。
晋绣:银针走线三千年
传承人:范素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在80岁高龄的范素萍手中,蚕丝线化作流动的史书。她独创的"双面三异绣"技法,能使《晋祠侍女图》正面呈现盛唐气象,背面暗藏宋元笔意。2024年完成的《黄河万里图》绣卷,以217种渐变丝线再现了九曲黄河的雄浑气魄。
平遥推光漆器:大漆深处的哲学
传承人:薛生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薛氏家族第七代传人薛生金,将"三矾九染"古法推向极致。他创作的《晋商春秋》漆画屏风,需经历118道工序,其中仅手掌推光环节就要重复20万次摩擦。漆层厚度精确控制在0.03毫米,相当于三根头发丝的直径。
晋剧:梆子腔里的黄河号子
传承人:谢涛(梅花奖得主)
谢涛创新性地将蒲剧"翅子功"融入晋剧《傅山进京》,其独创的"十三弯甩腔"能在一个拖腔中完成从G调至D调的转换。2025年太原非遗展演中,她带领弟子用全息技术再现了清末"万人空巷看晋剧"的盛况。
山西老陈醋酿制
传承人:颜景宗(清徐老陈醋非遗工坊主理人)
在颜家"永泉玉"百年醋窖里,328个醋缸仍在延续明代"夏伏晒冬捞冰"工艺。2024年检测显示,其陈醋总黄酮含量达普通醋的7倍,这正是遵循"三伏三九"节气规律的奥秘。
孝义皮影:光影中的汉画像石
传承人:侯建川(孝义皮影戏省级传承人)
侯建川复原的《汉宫秋月》皮影戏,使用0.1毫米厚的驴皮雕刻,关节处采用战国青铜器榫卯结构。他设计的"三维皮影"装置,让传统《西厢记》在立体投影中焕发新生。
绛州澄泥砚:黄河泥的涅槃
传承人:蔺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蔺涛烧制的"九龙砚"需取黄河漩涡处澄泥,经九晒九淘后入窑。窑变时精准控制1280℃高温,使砚台产生"朱砂红""鳝鱼黄"等七种天然釉色,研墨时能听见细微的泠泠水声。
这些穿越时光的技艺,恰似汾河两岸的枣树——根系扎在甲骨文的裂缝里,果实结在5G信号的枝头上。当范素萍的绣针与全息投影交织,当薛生金的漆刀遇见纳米涂层,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明的守夜人,更是未来的预言者。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