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品】坐标:安徽省黄山市黟县,黄山余脉旁的古徽州村落。它没有平遥古城的城墙巍峨,也无丽江古城的流水穿街,却以“中国画里的乡村”之名、月沼与南湖勾勒的山水格局,在白墙黛瓦与层林叠嶂间,藏着一段可入画的徽州往事。

水系与街巷:笔墨里的诗意布局

宏村的水系是村落的灵魂。南宋时,村民引活水入村,凿出半月形的月沼与南湖,让水流穿户绕屋,既供饮用浣洗,又似水墨画卷里的留白。青石板铺就的街巷依水而建,两侧是马头墙高耸的徽派民居,墙缝里探出的青苔与墙角的石臼,都浸着岁月的温润。

月沼边,老人坐在石阶上捶打衣裳,木槌撞击石板的声响与远处的鸟鸣相和;南湖书院的白墙倒映在湖水中,学子曾在此诵读的书声,仿佛还顺着水波荡漾。

徽墨与木雕:指尖上的徽州文脉

宏村的徽墨是时光研磨的芬芳。墨匠将松烟、珍珠、麝香等原料混合,捶打、塑形、阴干,制成的墨锭乌黑发亮,研出的墨汁细腻浓稠,写在宣纸上不易褪色。从炼烟、和胶到描金,一块徽墨要经百道工序,藏着徽州人对文房的珍视。

民居的木雕是建筑的点睛之笔。匠人在梁枋、窗棂上精雕细琢,将“八仙过海”“寒窗苦读”等故事刻入木中,刀法圆润流畅,人物眉眼如生。这些木雕在时光里渐渐温润,与堂前悬挂的“耕读传家”匾额相呼应,成了徽州人崇文重教的见证。

树影与田埂:色彩里的渐变乐章

乌桕谷的清晨是朦胧的水墨画。薄雾从山谷间漫上来,缠绕在树干间,红叶在雾中若隐若现,像害羞的姑娘藏在纱后。赶早的摄影师架着相机,等待阳光穿透雾层——当第一缕光落在红叶上,叶片仿佛被镀了层金边,连露珠都闪着红玛瑙似的光。

傍晚的夕照是温暖的油画。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乌桕树的枝桠在田埂上织出网纹,红叶被染成更深的绛红,与远处竹林的墨绿形成鲜明对比。村民牵着牛从树下走过,牛铃叮当,惊起几只麻雀,穿过红叶间的光影,成了画里跳动的音符。

从月沼的静谧到南湖的灵动,从徽墨的醇香到木雕的精巧,宏村的每一处都透着皖南的雅致。这些山水、手艺、故事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描绘着古徽州的诗意与坚守,每一个瞬间都在诉说:这里,是被山水环抱的皖南明珠。

香港环球卫视《每日一品》栏目探寻华夏文化瑰宝,游历名胜古迹,展现华夏魅力,见证非凡传奇!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编稿: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