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两会,教育再成热点话题。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大段内容与教育密切相关。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教育部今年将会推出国家战略行动,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中更好地加快加强人才培养。

一是体现在基础学科,结合科学规律和科学范式培养人才。教育部将加强“强基计划”,继续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在数学、计算机这样既有基础又有国家战略需求的领域,推动核心课程、核心创新能力、核心师资队伍和核心教材的建设。

二是加快加强围绕国家战略及技术发展中重要的学科设计,以推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培养,进一步借科技转型产业变革的规律来加大人才培养,比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诸多领域要加快布局。

三是优化现有的学科,并适度增强新的学科。同时稳妥扎实推进“双一流”高校本科扩容,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为我国现代产业、现代制造业作出了相当的贡献,这个领域70%的人才来自职业教育的培养,对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教育的发展作了很大的贡献。

关于教育强国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三峡大学校长黄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教育强国的建设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参与教育。作为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大学,应该紧跟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区域、地方、行业发展布局,系统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从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到反映最新前沿科技的新教材编撰,到根据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学科交叉,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强化知识应用,把学生和老师也放到国家发展的大环境中,参与解决实践问题的科技创新,在转化成果的同时,拓展师生视野,不断提升老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国家培养有用、能用、管用的人才,贡献实用、先进的科研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黄艳  

2024年7月,黄艳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转身为高校掌舵人,这位在流域管理领域深耕20余载的资深水利专家,“跨界”踏入大学之门。

初到三峡大学,黄艳坦言感受到了“压力与期待并存”。尽管在长江委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担任一校之长,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繁杂的行政事务,心中总有一种紧迫感。

不过,她很快就找到了工作的共通点:“我是工程人,在长江委是服务国家‘江河战略’,解决问题、开展科研、培养人才;在大学是服务教育强国战略,解决问题、开展科研、培养人才,本质上有相通之处。”

对于如何开设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黄艳表示,应该让学生们多走出去,到实践中去上思政课,在课堂上听可能感觉不那么直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就要求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特别是工科教育,它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工科类专业要凝练专业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责任等,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转自:新华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