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郑达庸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阿拉伯语专业毕业,中东问题专家;曾任外交部亚非司副司长、中国驻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大使、驻伊拉克共和国大使、驻沙特阿拉伯王国大使。

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坐落在巴格达临近市郊的阿米里亚区,这里有座防空洞。两伊战争中,双方实行“空袭战”,为此巴格达新建35个防空洞。瑞典、德国和韩国公司承包修建,建筑质量非常高,防核、防化。

从地面上看,似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很厚实的小楼,造价1000万美元。楼体不高,两侧有地下通道。我们没有具体测量墙体顶部的厚度,目测约2米。钢筋直径32毫米,水泥立柱直径1米,柱子从顶部直通底部,直立,柱子之间有隔墙,也是钢筋结构。从上到下几层楼高,里面有通道,房间大小不一。

地下防空洞入口

据说,巴格达的地下防空洞互相连接,军事设施保密,内部通信联络四通八达。有的防空洞供萨达姆及其亲信办公和居住使用,外面什么都看不出来。

海湾战争时期,防空洞被列入重点防卫地区,一些民用设施给老百姓使用。但是,萨达姆为对付联军空袭,一是伪装,掩护重兵器,如坦克、大炮,故意把假制的重武器装备置于明显地面,误导美机轰炸,真真假假。第二,也是最令人气愤的,是把重要装备放在老百姓居住的地方,甚至放进清真寺,或者把清真寺变成军事指挥部。萨达姆本人则神出鬼没,经常变换指挥中心。除核心人物,谁都不知道萨达姆“猫”在哪里。

惨剧终于发生,阿米里亚防空洞被炸。美军得到情报,萨达姆就在阿米里亚防空洞指挥三军。

1991年2月12日凌晨2点,美战机投掷重磅钻心激光制导炸弹,俗称“智能炸弹”,连投两枚。这种炸弹可以摧毁几米厚度的钢筋水泥构件,爆炸力极强。说此次轰炸,目的是把萨达姆埋葬在洞里。但是这个情报纯属子虚乌有,萨达姆根本不在这里。

美国对平民防空洞的轰炸

美机先后炸了5分钟,第一个炸弹炸出洞口,第二个制导炸弹从炸出的洞口炸入,穿透整个防空洞。

我们去看阿米里亚防空洞时,离爆炸时间刚刚过了一个多月。从外观看,地面上的建筑没有受到大的破坏,当临近洞口,一股异味扑面而来,很浓的烧焦味道。

震惊世界的阿米里亚惨案

讲解员带着我们走下楼梯,洞内墙面上射出昏暗的灯光,阴森森地让人不寒而栗。洞内已简单清理,但仍然依稀可见地面和墙面上的暗色血迹,墙面上看到了人的形状,一个活人被炸飞,人体皮肤贴在墙面上,血迹斑斑,惨不忍睹。有的墙面看到残缺肢体的轮廓。

高温致人影的形成

讲解员说,炸弹爆破后温度极高,气浪把人拍在墙上,人成了肉泥,四处飞溅。有的痕迹可以看得出是孩子的。

400人——400个进防空洞躲避炸弹的百姓,只有8人幸免,防空洞成了他们葬身的坟墓。他们是伊拉克的百姓呀,他们犯了什么罪过,该遭此报?

没有人说话,只有沉重、压抑的心情。我们走出洞口,深深地呼吸一口阳光下的空气。回头再看防空洞遗址,人们在沉重和压抑的同时,一股怒火冲上心头。

靠战争致富的“战争狂人”给无辜百姓带来了什么?投掷炸弹的人难道不知道平时防空洞里是躲避空袭的百姓吗?难道以袭击萨达姆为由,就可以滥杀无辜?

使馆周围的许多民居门口挂着黑色布条,说明这家有人死在防空洞里。有些人家那天夜间全部遇难,无一人幸免,这笔血债,该谁来还?

若干年后,美国媒体报道了这场罪恶。最近,我读到这样一篇报道:

今天,在阿米里亚掩体的大洞中,仍然可以闻到烟味。

一位名叫海曼的美国人说:“我要美国人到这里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因为这里就是证据。美国还在准备一场新战争。如果他们看见了这个结果,也许就不会再打了。”

海曼预言,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发动另一次空袭,肯定会使平民遭到杀害,到时人们会在全世界的媒体看到伊拉克母亲痛哭和死亡儿童的图片,这也是战争游戏的一部分。

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曾经估计,如果发动战争,伊拉克平民的死亡人数将达到数万人。该研究所说,萨达姆很可能在城市屯兵,并使用平民作为军队的挡箭牌。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组织了一个研究团队,到巴格达实地评估空袭损失。参加团队的有美国空战专家。他们看到了巴格达医院中平民伤亡的记录。专家认为,阿米里亚掩体空袭是现代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单一性平民伤亡,这次空袭对战争双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次空袭造成的平民损失,占海湾战争平民损失的10%,它对当时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的心理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铁证如山。在另外报道中,美军宣称,在未来战争中,考虑到它的有效性,将更多使用激光制导炸弹。


图文转自: 外交官说事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