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徐明远1946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9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自1960年起,先后任中国驻瑞典使馆随员、三秘、二秘,外交部政治部组织处长,中国驻乌干达使馆政务参赞、代办,中国驻斐济兼驻基里巴斯和瓦努阿图大使。

本文内容

兰布卡自1987年5月第一次发动政变之后,政局一直不够明朗。以斐印两大民族矛盾为主线,双方政治势力之间斗争尖锐。与此同时,斐济族内部、印度族内部对政变和政府组成的分歧也难以弥合。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经过各方协调,先是把兰布卡中校组建的第一届军政府改换为以总督加尼劳为首的顾问委员会,这使斐济族内部的分歧趋于统一,但斐、印两族的矛盾并未缓和。被政变撵下台的联合工党耿耿于怀,不同顾委会合作,而且双方矛盾日趋尖锐。

为了缓和斐印两大民族的矛盾,由斐济最高酋长之一的总督加尼劳出面,协同在大选中下台、同是斐济最高酋长之一的前总理马拉和政变中被推翻的联合工党政府总理巴万德拉,三人经过反复协商,终于9月24日签署了组成看守政府的协议。但是,此举引起了政变领袖兰布卡的强烈不满。他认为看守政府的组成有违他政变的初衷,不能保证斐济人的利益,于是在次日便发动了第二次军事政变,扼杀看守政府于襁褓,重新组成了军政府,并自任总理。

西蒂维尼·兰布卡,1987年任斐军司令,于当年5月和9月,先后两次发动军事政变;1992年至1999年担任斐济总理。

9月28日,兰布卡召见各国驻斐济使节,对其第二次政变作出解释。主要西方国家的使节众口一词,当着兰布卡的面,宣布不承认军政府。兰布卡倒是豁达大度,并未因为那些白人使节当众对他的轻蔑而显得尴尬不安,更未以军人的威严大发雷霆,反而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你们不承认我,这也不要紧,我仍将保持同各国间的联系。”

此后,斐济外交部曾致函我使馆,询问我国对军政府的态度,军政府的新任外交部长菲利浦·博列要求会见我。据斐方称,这是斐济新外长约见的第一位外国大使。

我们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全面考虑,提出建议,调整我们的某些做法。经过请示我国外交部同意之后,10月26日,我应约会见了军政府外交部长博列,这是我到任以来会见的第一位斐济部长。

会见中,我强调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同斐济发展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

博列则表示,斐济将恪守斐中建交公报的原则,他本人也愿意尽全力维护中斐友好关系,同时他还表达了有意访问中国的愿望。

军政府外长会见中国大使的消息一经新闻媒介传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全体斐济人民,包括绝大多数的印度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来说,均持欢迎和理解的态度,他们认为这是双边关系中的正常来往。至于南太各岛国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及个别西方国家,对我会见博列也认为可以理解,但是南太大国和几个西方大国则不以为然。因为我会见军政府外长的举措和他们当时对军政府的态度与做法确实存在很大的距离。他们的界限很明确,依然不与军政府部长以上人员来往。

为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基本原则,我们经过深入细致和全面研究了各方面的情况后,又向我外交部建议:为进一步发展中斐友好合作关系,应尽快邀请斐济军政府外交部长博列访华。

斐济总督府(图源:网络)

据斐济外交部的一份外交政策文件中提到,斐济的外交战略有新的变化。此文件提出“向东南亚寻找新朋友”,这是斐济当局为了摆脱面临的困境,提出的一项新战略方针。

我们认为,为了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祖国统一大业,在执行外交政策和策略上要适应形势的发展,不失时机地加强与斐方的合作,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使台湾破坏中斐友好的图谋得逞。

我们的上述建议得到了国内的批准。斐济军政府外交部长菲利浦·博列遂于1988年12月对我国进行了工作访问,也是斐济军政府第一位出国访问的官员。

博列访华期间,经过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的会谈,重申斐济政府将恪守斐中建交公报的原则,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承认中国政府关于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

博列的访华是成功的,不仅加深了斐济对中国外交政策和关于台湾问题原则立场的了解,坚定了斐济执行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而且通过访问,建立了友好情谊,成为中国的好友。


图文转自:外交官说事儿 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