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上午,我收听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实况,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深受教育。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气势磅礴,具有强大的思想震撼力和时代感召力。我要深学笃用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把天津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银发力量。

纪念活动中长城元素的含义和意义

在收看纪念大会实况时我特别关注到“长城元素”,据网上介绍,主要内容:

一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

1  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寓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2  橄榄枝,象征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用胜利赢得和平,寓意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珍惜和平。

3  光辉围合而成胜利之门,象征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景无比光明。

二是,天安门广场的14座烽燧托举“1945”“2025”年号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象征意义

14座烽燧代表中华民族14年抗战历程(1931-1945年),每个烽燧象征一年,整体呈现中华民族在抗战中“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2  视觉设计

烽燧造型采用长城烽燧元素,结合“人”字镂空和和平鸽展翼的意象化设计,既体现力量感又增添灵动性,符合东方审美。‌

3  色彩寓意

年号台采用渐变色设计,从丰饶金过渡到曙光红,象征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后迎来胜利的曙光。

三是,纪念活动期间,北京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在长安街沿线布置了10组大型立体主题花坛,分别位于建国门和复兴门两处彩虹门以及东西单街口四角。西北角的“薪火相传”主题花坛融汇了火炬、飘带和向日葵等意象,寓意伟大的抗战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西南角的“众志成城”主题花坛以万里长城作为主景,它既是抵御外敌、团结抗争的一个国际文化符号,也体现了万众一心、一往无前的民族担当。

以万里长城为主景的主题花坛

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面两侧的年号台和以万里长城为主景的主题花坛,都把长城作为核心元素之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长城在标识中代表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精神。这种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战争中展现的凝聚力与牺牲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长城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厚重记忆。其存在强化了革命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为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提供了历史依据。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长城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长城被形容为“中华民族挺立的精神脊梁”,象征着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的演变与中华文明发展紧密相连:从战国时期的夯土城墙到明代砖石长城,其防御功能与文化融合属性并存。长城的现代内涵被赋予“捍卫世界和平”的使命,今天的中国正以无惧任何风浪的实力和底气捍卫世界和平,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

邓小平发出“修我长城 爱我中华”的号召

巍巍长城,同黄河、长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建筑工程,像一条巨龙,从西北高原的甘肃嘉峪关跃起,雄峙在崇山峻岭之巅,飞山越谷,逶迤东下,止于渤海,绵亘一万多里,因之被称作“万里长城”。‌‌

今天,长城在完成了昔日的军事功能后,又成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与旅游胜地。由于长城具有中华民族象征的意义,以及它在教育、科研、旅游等各个方面的功能和价值,所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重视,全部建筑都受到国家保护。当它在“十年动乱”期间受到无知和偏见的摧残后,1977年底,李先念同志即强调指出:“长城不能毁”。‌‌‌

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等单位联合发出启示,号召社会力量赞助修复长城。第二天7月6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为这次活动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

1984年7月6日晚,习仲勋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题字。

当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修复长城活动亲笔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号召,为拯救我们民族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邓小平同志1984年9月1日题词

2020年是邓小平、习仲勋同志题词36周年,为纪念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长城保护事业的重大贡献、凝聚民族精神力量、激发爱国主义情怀,2020年7月初,八达岭长城景区在北兵营前竖立了邓小平、习仲勋的题词碑刻。

黄华任中国长城学会会长多年,为修复、宣传、发挥长城作用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长城学会有着光荣的历史。1987年6月25日,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黄华、马文瑞、王光英,老红军王定国、魏传统、罗哲文等老领导、老将军、老专家推动成立长城学会。第一任名誉会长习仲勋,第一任会长黄华,从此开创了长城的保护事业和长城的文化事业。

黄华同志

黄华(1913年1月25日-2010年11月24日),曾用名王汝梅,河北磁县人,中国外交家,燕京大学毕业。他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中共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据报道,中国长城学会的任务和目标是“让雄伟的长城走向世界,把古老的长城留给子孙”。其宗旨是努力弘扬民族文化,光大长城精神,大力研究、宣传长城,从而促进长城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黄华于1987年6月开始担任中国长城学会会长,这一职务一直持续到2004年9月换届选举,由许嘉璐接任会长‌。中国长城学会是在邓小平1984年发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号召后,由黄华等老一辈革命家发起创建的‌。黄华在担任会长长达十七年期间,为长城的修复、宣传、传承和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华在他所著的《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一书中写道:

万里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建筑奇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两千多年来,历代王朝致力于修建长城,横贯中华大地,其实际长度达五万公里。因明代把一万里长城修成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故人们称之为“万里长城”。长城是为了防御而修建的人工屏障,故是和平的体现。

长城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灿烂瑰宝,是海内外所有华夏子孙引为自豪并誉为国魂的古迹。对长城的研究、保护、宣传、开发和利用,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随着岁月的流逝,历经风吹雨打或人为破坏,雄伟的万里长城在不断地损蚀着,急需加以保护。

1984年9月,邓小平同志向全国发出“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号召。在国家和各地有关部门以及群众团体的支持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海外华人、国际友好团体、友好人士的积极赞助下,“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活动迅速展开。

他还写道:

1987年6月中国长城学会在北京成立了,我和王定国、白介夫、邵华泽、侯仁之、夏国治、罗哲文、陈昊苏等同志担任长城学会的领导人。张振和董耀会同志先后担任秘书长。在学会筹备成立期间,我们联系了长城沿线十三家省市电视台加上空军协助,拍摄了三十七集大型纪录片《万里长城》,出版了《万里长城》大型画册。首次把实际长度为十万里的长城的各处雄姿从空中、地面等角度拍摄,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收入四百年前绘制的九边图,即宋代修筑的万里长城的九个军事要塞城的巨幅地图。

中国长城学会成立之初,我们就确定不向国家要经费,而要走出一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非政府组织的路子。学会的宗旨是宣传象征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长城,研究其极丰富的历史价值、军事作用、建筑艺术、工程技术、美学创意和民族交往等领域……在长城的保护和维修方面,我们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对长城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学会积极向国家提出建议,配合、协助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开展长城保护工作,并为各地重点维修长城提供咨询和支持;在宣传长城方面,学会联合一些部门和团体,摄制有关长城的电影片和电视片,出版书刊和画册,成立专门的展览馆,组织有关长城的体育、音乐、文艺、书画展览等活动;学会还邀请中外人士参加研讨会和考察长城等活动;还利用长城自身的优势以及长城沿线的各种资源,协助有关部门发展长城的区域内文化、经济和旅游事业。

黄华曾为长城题词:

长城举世闻名 是伟大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象征 中国人引以为荣 外国人来中国必游长城 做好长城的研究保护宣传工作 有益于提高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 也有益于增进国际友谊 祝长城学会团结海内外一切有志之士 共同努力做好这项工作

天津积极响应邓小平号召,掀起修复黄崖关长城热潮

中共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各界人民热烈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的号召,闻风而动。

1984年9月29日,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同志召集并主持了全市各界人民“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赞助活动大会,郑重宣布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在全市开展“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赞助活动,修复天津境内的蓟县古长城。

为推动和指导赞助、修复活动的顺利健康进行,我市成立“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赞助活动指导委员会,由李瑞环市长担任主任委员,时任市委副书记谭绍文、副市长姚峻、李岚清、市政府顾问毛昌五任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方放任秘书长,委员由各界、各有关部门代表二十八人组成。

黄崖关长城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北30千米的崇山峻岭之中,全段长城建筑在海拔736米的山脊之上,全长42千米,是中国古长城的一部分,有楼台66座,即敌楼52座、烽火台14座,是京东军事险要之地。

在我市长城修复工程中,军民携手共建,积极捐款集资,处处展现出顽强拼搏、忘我劳动、互相支持、团结协作的动人场面。天津人民修复和保护长城,是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文物的爱护,是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对旅游事业的一项重要开拓。

从1985年至1987年,全市军民协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共襄盛举,各界人民共捐资人民币一千六百余万元,作为“长城基金”,用于修复工程。整个工程分三期进行:

第一期

从1984年10月开始,至1985年9月完工;

第二期

从1985年10月开始至1986年9月完工,1986年10月11日竣工典礼在黄崖关城举行,李瑞环市长剪彩;

第三期

从1986年10月开始,至1987年9月完工,竣工典礼在黄崖关城举行,时任市委副书记吴振、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剪彩。

1986年10月11日,李瑞环为黄崖关长城修复第二期工程竣工剪裁。

李瑞环为修复黄崖关长城题词

整个工程共计修复边墙三千零二十五米,敌台二十座,黄崖关关城一座,并建成了黄崖关长城博物馆和长城碑林。如此大的工程,如此快的速度,如此高的质量,而只花了有限的钱,三年完成修复,天津人民又一次创造了奇迹,受到广大人民和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从此,在我国长城序列中,黄崖关长城名扬海内外,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又一参观游览的胜地。

蓟北雄关

天津蓟州黄崖关长城

1990年,黄崖关长城被选入“津门十景”;2001年,黄崖关长城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4A级景区;2023年12月,天津黄崖关入选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名单。

1986年10月11日前后,受市委办公厅领导委派,我作为办公厅教科文工作调研处处长在宝坻参加了李瑞环市长主持的京剧研讨会,于11日参加了修复黄崖关长城第二期工程竣工典礼仪式,仪式结束后游览了黄崖关长城,并有幸与李瑞环市长和市委秘书长郑万通、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李建国合影留念。此事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终生难忘。


- 未完待续 -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