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是朝鲜战争停战和《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70周年。
1986年12月至1990年5月,我作为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以下简称“军停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的一员,在驻朝鲜开城联络处工作了3年多时间,亲眼见证了板门店军停会的工作机制。现将自己在板门店工作的经历和军停会工作的有关情况写出来,以飨读者。
都是“三八线”惹的祸
1984年8月,我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考入外交学院外交业务系双学位班学习,1986年8月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并接受数月的入部培训。
培训结束后,我被干部部门派往驻朝鲜开城联络处工作。到这时我才知道,朝鲜战争虽然已结束30多年,但板门店仍然有志愿军代表参与军停会的工作。
我是1986年12月乘坐国际列车抵达朝鲜的。赴朝前在北京图书馆查阅了一些与朝鲜战争和朝鲜停战谈判有关的书籍,对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的惨烈、停战谈判的艰难等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抵达朝鲜后我发现,在朝鲜战争结束30多年后,不管是鸭绿江畔与中国丹东一江之隔的新义州,还是首都平壤,或者是“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市,朝鲜人民安居乐业,境内已基本看不到战争留下的痕迹。平壤市内高楼大厦林立,清洁美丽。
记得美军在战时对朝鲜实施狂轰滥炸并占领几被夷为平地的平壤之后曾扬言,“再过100年,平壤也恢复不了原来的面貌”。没想到停战后不久,在朝鲜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的大力协助下,朝鲜的重建工作就取得了如此巨大成就,并创造了著名的“千里马速度”。
朝鲜战争不仅改变了朝鲜半岛的历史和人民的命运,也改变了东北亚的地缘政治乃至世界格局。
1945年8月,随着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朝鲜人民也终于摆脱了日本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
根据美、苏两国的安排,朝鲜半岛被拦腰从北纬38度线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并分别由美、苏实际管辖。
1948年,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南北朝鲜相继成立,双方都没有放弃统一朝鲜的努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争初期,朝鲜北方一度占有优势,并把南朝鲜军队逼到朝鲜半岛最南端的釜山附近。
之后的几个月里,美国先后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大通过相关决议,谴责朝鲜的“入侵”行为并成立以美军为主、由美国人领导的所谓“联合国军”,公然介入朝鲜内战。
美国还将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地区的鸭绿江,并加强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军事“保护”。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10月出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共有超过100多万人次的志愿军先后入朝参战。
经过中朝军队3年的浴血奋战和长达2年的停战谈判,终于在1953年7月实现朝鲜战争停战。

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首席谈判代表在板门店临时搭建的签字大厅签署《停战协定》。同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于板门店附近的汶山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当晚10时,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于平壤首相府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7月28日上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军于朝鲜开城来凤庄志愿军代表团会议室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同日,金日成元帅、彭德怀司令员向朝中部队发布停战命令。
交战双方确立的军事分界线(军分线)大致沿三八线(东线向北弯曲,西线向南弯曲)由西向东横贯朝鲜半岛。

由此,在总面积仅22万平方公里的朝鲜半岛上,一个宽4公里、长248公里、面积达700平方公里的非军事区得以确定。
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政府一直呼吁所有外国军队全部撤出朝鲜半岛。

经中朝两国政府协商,从1958年3月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批从朝鲜撤回中国。至当年10月26日,25万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连同司令部全部回到中国。
同时,志愿军代表团作为军停会朝中方面的组成部分继续留在朝鲜,以便与各参战方一道执行《朝鲜战争停战协定》。
几十年来,志愿军代表团的规模几经调整,无论是战时牵头停战谈判工作,还是战后配合朝鲜人民军代表团工作,都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志愿军代表团营地的变迁
从1951年7月至1954年6月之前,军停会的工作主要由中方承担。志愿军代表团起初有200多人,加上参与战俘遣返、牺牲人员善后工作的人员等,人数最多时超过400人。
日内瓦会议之后,鉴于朝鲜停战谈判有长期化的趋势,中国政府从维护朝鲜主权出发,于1954年11月下旬向朝鲜政府建议,军停会谈判转由朝鲜方面承担主要工作,中方配合朝方,仅保留由一名委员和少数工作人员组成的联络处(对外仍使用“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的名称)。朝鲜政府同意了中方的建议。
战时,参加停战谈判的志愿军代表团就驻扎在来凤庄南面几百米处的南山中学里。后来,随着参加谈判人员的增加,在来凤庄西面1公里处修建了新的志愿军营地。
20世纪60年代初,志愿军代表团在将停战谈判的职责和具体工作移交人民军的同时,也将自己使用的大营地移交朝方,朝方在东边的山谷里为志愿军代表团新建了一处规模较小的营地,占地约有1万平米,即我到任时志愿军代表团所在的驻地。
志愿军代表团营地位于开城北郊松岳山南麓,高丽王朝东城墙遗址西侧。一进院子,右手边是一个篮球场,篮球场北侧的小土坡上长着几棵高大的松柏树。左手边是一个游泳池。游泳池北边是一个既能沐浴又能洗桑拿的小屋。小屋旁边是第二道门,这是代表团扩建篮球场、游泳池、桑拿房之前的正门。
进入第二道院门,正对面山坡上是一幢灰色的二层主楼,前方有几十级台阶通向主楼正门,有一条环形车道将几十级台阶分为上下两部分。

中间平台前立有一个高大旗杆,是重大节日时悬挂中国国旗用的。20多级的台阶从平台通向主楼的正门,台阶两旁的草地上长着一些松柏、灌木。
一楼有长长的雨廊,分别通到楼前两侧的葡萄藤架,主楼二层窗外有一个大阳台。代表团主楼一层是大小会客室、宴会厅、电影放映厅、餐厅、理发室和客房等,二楼是办公室、图书资料室、娱乐室、宿舍。
主楼后边还盖有一栋朝鲜风格的大屋顶“将军楼”,里面有两个大套间,原来是志愿军代表团委员和首席参谋居住,后来一直是其他工作人员居住。
开城是边境城市,因此经常进行防空演习,每当防空警报响起来,开城市全城很快就变得漆黑一片。我们的办公室和宿舍也全部安装了不透光的黑色厚窗帘,一听到防空警报,我们也会自觉拉上窗帘。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的组成一直比较固定,连同志愿军委员在内,所有的工作人员总共不超过10人。
志愿军委员平时常驻国内,只在军停会开会或有其他重要活动时才来朝鲜。除志愿军委员外,代表团还有一名首席参谋,他兼任志愿军联络处的处长,负责联络处日常领导工作;另外有四名参谋(通常两名讲朝文,两名讲英文),其中一人担任联络处副处长;此外还有一名后勤军官、两名司机和一名厨师。
联络处还有朝方为我们配备的数名公务员、一名理发员、一名帮厨,有些人为我们工作的时间较长,会说一些简单的中文。
- 未完待续 -
出处 | 《纵横》(2023年第8期)
作者 | 任义生
图片 | 作者提供及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