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之地”——非军事区
根据《朝鲜战争停战协定》规定,交战双方沿三八线附近的实际控制线各后撤2公里,形成一个南北宽4公里、长约248公里的脱离接触地带,正式名称叫“非军事区”,习惯上被称为“三八线”。 板门店在开城东南方向不到10公里处,开车大约需要15分钟。离板门店很远,就可以看到非军事区里南北双方高达百米以上的铁塔和飘扬在上面的国旗。 在进入非军事区之前,通常要在入口处的检查站接受检查。检查站前竖着一块巨大的路标,上面写着“汉城70公里”字样。 按《朝鲜战争停战协定》规定,军停会所有工作人员(双方委员除外)必须佩戴上标志军停会工作人员的袖标才能进入,军官佩戴黄色袖标,士兵和工勤人员佩戴红色袖标,汽车悬挂黄色旗子,牌照用黑色布罩遮挡。 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中监会”)所有工作人员不佩戴臂章,仅使用由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后分裂成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瑞士、瑞典四个中立国国旗颜色组成的红、白、蓝、黄中监会旗帜。 中监会是根据《朝鲜战争停战协定》所设立的停火监督机构,于1953年7月27日成立的,任务是监督、视察停战协定所规定的关于缔约双方停止从朝鲜境外运进之军事增援情况。 委员会由四名高级军官组成,其中两名由朝中方面共同提名(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两名由“联合国军”方面提名(瑞士和瑞典)。 从检查站到军停会、中监会开会的共同警卫区共有两公里。《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订后,为便利军停会和中监会工作,交战双方在南北军事分界线上,以板门店为中心,划出一块方圆约为800米的环形地带,由朝鲜人民军和“联合国军”共同把守,称作“共同警卫区”,人们习惯上称这一区域为“板门店”。 进入非军事区后,地面上立有用朝英(据说早年是朝中文)文字书写的“军事分界线北缘线”(军分线南侧则用朝英文书写“军事分界线南缘线”)界桩。道路两侧拉有数层铁丝网,上面标着带电的警示。有的地方还有数米高的防坦克墙,通道两侧墙顶上用粗大的钢筋固定着巨大的圆形石柱,需要时可随时滚放下来以阻挡通道。沿途还有几段宽、深各数米的壕沟,上面搭有厚厚的钢板,可随时抽掉以阻挡坦克、汽车通过。 进入非军事区三四百米后的路北侧是中监会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团营地。距离会场区约1公里的路北边有一处院落,里面有几幢朝鲜风格的建筑物,那是停战谈判纪念馆(也叫停战博物馆)。 1951年9月,停战谈判从开城移至板门店后,先是在一个帐篷里举行,后在一栋临时搭建的木房里举行。 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就是在谈判会议室北面新搭建的签字大厅里签署了《朝鲜战争停战协定》。 在进入共同警卫区之前不到200米处,还要通过一条名叫砂川江的河,那里还有最后一道检查站。从钢桥上过了河,路的左侧是一个不高的小丘陵,上面有些哨所,丘陵之间有一栋高大的朝鲜风格的建筑物,那是朝鲜政府20世纪80年代初为便利南北会谈、民间交流而专门建成的会议场所,叫“统一阁”。 在道路尽头是一个岔路,向东直行上坡可开到朝鲜人民军值班室兼参观者休息室“板门阁”的后门,向右拐下坡可直达共同警卫区北方控制的一侧,军分线南侧由“联合国军”控制,双方共同控制的这片长800米、宽700米的区域就是举世闻名的“板门店共同警卫区”。 “共同警卫区”是这块地方的正式名称,朝中方面习惯称之为“会场区”,“联合国军”方面经常称板门店为“停战村”,但全世界的人们更熟悉的名称却是“板门店”。 停战后,交战双方的总部并没有设在板门店,“联合国军”总部设在汉城,朝中方面的办公场所设在开城。同时,双方在板门店设立“联合值班军官”机制,随时保持联络。值班军官每天会晤,朝中方面由朝鲜人民军代表负责出席,交换双方首席委员或秘书长的信件及相关信息。 共同警卫区里共有24幢建筑物,除了军停会及中监会会议室等建筑物外,其余的建筑物主要包括北方一侧的“板门阁”和“统一阁”、南方一侧用于瞭望的“自由之家”阁楼,以及为南北会谈、交流所建的“和平之家”,还有双方的哨所、岗楼等设施。 非军事区与世隔绝至今已经超过半个多世纪,里面布满铁丝网、围墙、地雷,加上双方沿三八线陈兵百万和建有无数监视哨所,非军事区通常被称为“无人之地”,也被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之一,一些濒临绝种的动物和植物物种得以在这一特别的保护区内生存。 1988年春天,志愿军委员田胜将军陪同中国驻朝鲜大使温业湛一行参观非军事区附近的大德山(也叫天德山),我随同前往。大德山山头上竖着一块石碑,上面用朝文镌刻着“以一当百”。 当年,志愿军在此进行过多次艰苦卓绝的战斗,在1958年志愿军撤回中国之前一直在此驻扎。 经过几十年恢复,大德山已长满树草,几乎看不到战争破坏的痕迹。我们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军分线南侧壁垒森严的工事以及巡逻的“联合国军”和韩国士兵。 列席中监会会议 中监会会议一般在每周二的上午10时举行。根据《朝鲜战争停战协定》规定,中监会的休会期不得超过七天,所以每周固定开会一次。如因故不能在下周二之前开会,通常需要在上个周末前加开一次会议。 开会时,所有中监会人员通过军分线南侧一个室内走廊从中监会办公室进入会议室。四名委员(全部是少将级的军官,由当周轮值主席带领)走在前面,后面是四名候补委员(通常是上校或中校级军官),再后面是秘书和助理秘书。 “联合国军”联络军官站在会议室南侧入口处迎候中监会人员,在与他们依次握过手后,美方人员在中监会会议桌南侧一张桌子后面向北方就座。代表军停会朝中方面列席会议的志愿军参谋人员,则在中监会会议桌北侧站立并与中监会所有人员一一握手,然后在靠近北门入口处的一张会议桌子后面向南方就座。 捷克斯洛伐克和瑞典代表团坐在会议桌北侧,而波兰和瑞士代表团则坐在会议桌南侧。会议桌中央立着一面中监会会旗。四国委员坐在正中间,候补委员及秘书们分别坐在本国委员边上。 会议由当周轮值主席主持。执行秘书宣读当周收到的朝中方面和“联合国军”方面根据《停战协定》第13条丙款和丁款提交的关于人员和军事装备轮换的报告。其他委员通常不作任何评论,会议仅注意到双方的报告。但是,如果日程上有重要事项,如军分线上发生交火事件、大规模军事演习或者中监会委员到离任等重要事项,则所有的委员均会发言表态。 在我1990年5月离开板门店前,中监会自成立以来共举行了2070次会议。我本人列席过其中的160多次中监会会议。 根据《停战协定》规定,中监会所有会议的情况记录副本应在每次会议结束后尽快以英文、朝文和中文转交军停会。所以每次会后,由我们负责通过电话向朝鲜人民军代表团值班军官通报会议主要情况,起草会议简要记录,并在之后负责将中监会起草的正式会议纪录英文文件翻译成中文。 朝鲜人民军负责将文件取走、复印并交换给“联合国军”,供其在下周的语言会议上进行校对。





- 未完待续 - 出处 | 《纵横》(2023年第8期) 作者 | 任义生 图片 | 出处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