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在祁连山雪峰与草原的交界处,一个用羊毛线丈量四季、以歌声对话星空的民族,正将千年文明织入经纬。裕固族非遗,是游牧文明写给大地的情书,每一针褐布、每一段民谣,都藏着草原的呼吸与祖先的智慧。让我们循着木梭的吱呀声,走进这片被时光珍藏的活态史诗。

裕固族织褐子技艺‌

当三根木桩楔入草原,一场与自然的对话便开始了。经纬线如祁连山脊与河曲,粗褐作帐篷遮风避雨,细褐缝衣袍御寒保暖。这门技艺将春草、夏云、秋霜、冬雪捻进纤维,褐面粗粝却藏着风的低语:“别怕走远,我把草原留在你衣角。”

裕固族民歌‌

没有乐谱的旋律,是牧人用喉咙记录的史诗。歌词质朴如雪山融水,旋律悠扬似鹰隼盘旋。2024年甘肃省民歌大赛中,裕固歌者以《萨娜玛珂》等曲目斩获“十佳歌手”称号,让千年回声在现代舞台激荡。

裕固族服饰制作‌

红缨帽如火焰跃动,七彩刺绣似彩虹垂落。女子头饰“头面”以珊瑚、银币串联,象征日月星辰;男子长袍镶黑边,寓意大地与苍穹的对话。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肃南非遗传承人展示的服饰,让观众惊叹“穿在身上的历史”。

裕固族婚俗‌

从“戴头面”到“打尖”,一场婚礼是部完整的民族史诗。新娘头戴象征太阳的“头面”,新郎骑马绕帐三圈,宾客以歌祝福。2025年张掖非遗展演中,活态婚俗表演让游客直呼“比电视剧更震撼”。

裕固族刺绣‌

针尖游走处,草原生灵跃然布面。绣娘以丝线勾勒牦牛、藏羚羊,用色大胆如祁连晚霞。2025年“彩虹张掖”工匠大赛中,裕固绣娘以《草原十二生肖》获一等奖,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从经纬交织的褐布到穿透云端的民谣,裕固族非遗是游牧文明写给未来的信笺。当182位传承人仍在守护81项非遗名录,当赛马会的鼓点与民歌大赛的旋律在祁连山回荡,我们听见一个民族对世界的宣言:‌“草原的根,永远扎在华夏的土壤里。”‌ 让我们继续做文明的拾穗者,让裕固文化的光,永远照亮中华民族的星空。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