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在丝绸之路的千年回响中,乌孜别克族文化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天山北麓。从阿勒泰草原到伊犁河谷,这个以歌舞为魂、以手艺为根的民族,用非遗技艺编织着跨越时空的文明图谱。让我们循着埃希来的旋律,走进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巡礼。

埃希来与叶来:丝路上的声音史诗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埃希来与叶来是乌孜别克族音乐的灵魂。埃希来以深沉悠长的叙事性著称,结构严谨、音域宽广,旋律深沉激昂,常在群众集会、婚礼、节庆中由老人弹唱;叶来属于歌舞性短篇民歌,常以七音节律诗创作,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展现生活情趣,青年男女常以对唱形式传递情感,多用于节庆场合。这两种音乐形式保留了中亚游牧文化的基因,其旋律中既有草原的辽阔,又融合了绿洲农耕的细腻。2019年,伊犁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成为其核心保护单位,通过数字化采集与活态传承,让古老乐音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十二木卡姆:东西方文明的交响
虽起源于维吾尔族,但乌孜别克族对木卡姆的演绎独具特色。在伊犁河谷的村落中,每逢丰收时节,艺人们会围坐演奏《且比亚特木卡姆》选段。其乐器组合包含萨塔尔、热瓦普等,演奏时以即兴变奏展现高超技艺。2009年,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史诗与木卡姆共同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印证了新疆多元音乐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刺绣与铁艺:指尖上的千年密码
乌孜别克族刺绣以几何纹样与花卉图案为核心,采用天然染料在棉麻织物上绣制,常见于服饰、挂毯。其针法融合了波斯细密画的精致与草原文化的粗犷,每一件作品都是家族历史的视觉叙事。而传统铁艺则通过锻打、錾刻工艺制作生活器具,如马鞍、茶具,展现游牧民族对金属的独特理解。


当埃希来的悠长旋律穿越千年丝路,当叶来的欢快舞步点亮天山月色,乌孜别克族的非遗文化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正以最鲜活的方式诉说着民族的智慧与坚韧,镌刻着游牧民族的记忆与梦想。
让我们携手走进这片文化沃土,触摸铁艺的粗粝纹路,聆听刺绣的丝线低语。让我们以行动支持非遗传承,用创新激活文化基因。让每一份关注化作守护的力量,让乌孜别克族的文化瑰宝在时代浪潮中生生不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香港环球卫视文旅频道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