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赣北苍翠的九岭山脉与碧波荡漾的庐山西海环抱中,武宁县这颗"天堂中的花园"明珠,正以山水为纸、产业作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自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以来,武宁创新推行"特派员"制度,将48名优秀干部精准派驻乡村,激活了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让我们循着特派员的足迹,走进六个闪耀着振兴光芒的示范村落。

石门楼镇新牌村

花生铺就"金豆路"

高山云雾滋养的沙壤,孕育出石门楼镇新牌村的"大籽花生"。在特派员牵线下,村民谢初等种植户告别"单打独斗",迎来镇级花生加工坊的统一烘干、包装与深加工。如今千亩花生基地年产干果35万斤,延伸出精品油料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25万元,小花生成为村民口袋里的"金豆子"。

新宁镇渡头村

渔舟唱晚新篇章

曾以捕鱼为生的渡头村,在庐山西海禁捕政策下迎来转型契机。依托优质水资源,村里发展起生态水产养殖,打造"渔村体验"旅游IP。特派员引入循环养殖技术,带动村民建设观光渔场、民宿集群,让"靠水吃水"的古老智慧焕发绿色生机,昔日渔民变身生态产业带头人。

甫田乡茶棋村

迷迭香飘致富路

特派员严丰华驻村后,带领茶棋村梳理出"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双轨路径。通过成立村级产业公司,规模化种植药用迷迭香,并建设标准化加工厂。如今基地亩产超万元,产品远销海外,带动全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荒坡地绽放出紫色经济之花。

澧溪镇下坊村

三张清单激活山林

"资源供给、村民需求、风险评估"——特派员宁晓荣的三张清单工作法,让下坊村精准对接市场。依托万亩山林资源,发展林下黄精、灵芝种植,联合周边村共建加工厂,打造"九岭药谷"品牌。村集体年收入从不足10万跃升至百万级,实现"弱村变强村"的华丽转身。

官莲乡泉溪村

乡贤回归引凤栖

特派员黄良明深挖"人脉富矿",吸引泉溪村在外企业家返乡投资。通过"村企共建"模式,建成现代化果蔬大棚和冷链物流中心,发展订单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渠道,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带动2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探索出资本与乡村的共赢之路。

驻官莲乡泉溪村县委乡村振兴特派员黄良明(左二)走访企业。

船滩镇长坪村

示范创建树标杆

作为新晋示范村,长坪村以"全域提升"为核心理念。特派员带领村民实施道路硬化、民居改造、污水治理工程,同步开发溶洞探险、高山茶园等特色旅游项目。通过"单列考核、优先晋升"机制激励干部,短短两年实现从基础薄弱村到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的跨越。

从九岭山麓到修河两岸,武宁的乡村振兴特派员们以"导师帮带"传承经验,以"三张清单"盘活资源,将"生态劣势"转化为"产业胜势"。这六个村庄如同六颗璀璨星辰,照亮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武宁路径。当特派员的汗水浸润乡土,当集体经济的春潮涌动西海,一幅"村村有产、户户参与、人人受益"的共富长卷,正在赣北大地磅礴展开!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