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黄海北岸的广袤沃土上,普兰店区正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笔,绘就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画卷。六个特色鲜明的示范村如明珠镶嵌,分别以产业振兴、生态修复、文化传承等不同维度,书写着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生动答卷。让我们走进这些村庄,感受山海之间的振兴脉动。
四平街道费屯村
蓝莓产业点亮"紫色经济"
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设施蓝莓种植基地,费屯村建成1200亩智慧大棚,引进"奥尼尔""莱格西"等优质品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436户村民入股。2024年鲜果产量突破800吨,冷链直供盒马鲜生等高端商超,村民年分红达3.2万元。村内配套建设的蓝莓主题公园,更成为农旅融合的网红打卡地。
皮口街道赞子河村
渔光互补激活生态潜能
这个滨海村落创新实施"水下养参、水上发电"工程,建成40MW渔光互补光伏阵列,年发电量达4800万度。光伏板下的海水养殖区年产优质刺参60余吨,形成"一度电+一只参"的立体收益模式。村集体年收入从2019年的18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620万元,获评辽宁省清洁能源示范村。
大谭街道双山社区
非遗柳编编织共富路
百年柳编技艺在这里焕发新生,村里成立非遗工坊培育出32名省级工艺美术师,开发出灯具、家具等120余种文创产品。通过与京东合作建立电商直播基地,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带动留守妇女人均增收4.8万元。古老的柳条在指尖翻飞间,编出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
墨盘乡梨树房村
智慧农业催生"数字粮仓"
依托中国农大技术支撑,全村5800亩耕地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无人农机、水肥智能系统覆盖率达100%。2024年玉米亩产达980公斤,较传统种植增产35%。建设的粮食烘干塔和溯源系统,让每粒粮食都有"数字身份证",订单农业占比提升至75%。
沙包街道奎兴村
庭院经济绽放"微田园"魅力
这个山区村独创"五小工程"(小菜园、小果园、小作坊、小民宿、小电商),将农家院落变成创富单元。目前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167家,其中"张二嫂"手工酱年销50万罐,"山居慢享"民宿集群入住率常年保持80%以上。2024年户均庭院收入达6.7万元,诠释了"方寸之地亦有作为"的振兴智慧。
星台街道葡萄沟村
三产融合酿就"紫色名片"
依托百年葡萄种植历史,建成2000亩酿酒葡萄基地,引进张裕公司建设酒庄,形成"种植—加工—观光"全产业链。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葡萄酒年产值1.2亿元。村民以土地入股享受"保底收益+二次分红",老年社员还能在酒庄从事轻体力劳动,实现"离土不离乡"的安居乐业。
从碧海之滨到青山深处,六个村庄六种路径,共同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普兰店实践。这里既有现代科技与传统农耕的深情对话,也有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和谐共鸣,更书写着新时代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史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普兰店区将继续以示范村建设为引领,让更多乡村绽放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花。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