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黄河水润塞上江南,贺兰山护产业兴农。作为宁夏乡村振兴先行区,青铜峡市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培育出六大标杆村落:从智慧农田到非遗工坊,从生态民宿到光伏新村,这些镶嵌在黄河金岸的明珠,正用鲜活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瞿靖镇蒋顶村

数字农业的"黄河样板"

这个曾以传统小麦种植闻名的村庄,如今建成宁夏首个5G智慧农业产业园。3000亩农田全部实现无人机巡田、物联网墒情监测,水肥利用率提升40%,2024年水稻亩产突破800公斤。村口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土壤数据,农民手机APP一键操控灌溉系统,科技让"面朝黄土背朝天"成为历史。

邵岗镇同富村

移民群众的"幸福密码"

作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同富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枸杞标准化种植2300亩,配套建设烘干车间和电商中心。2025年村集体收入达380万元,户均分红1.2万元。白墙灰瓦的徽派民居间,扶贫车间里传来枸杞分拣机的嗡鸣,诠释着"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庄严承诺。

叶盛镇地三村

稻作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依托"地三贡米"千年品牌,该村打造"稻田认养"农旅综合体。游客既可体验古法农耕、稻米油制作,还能在星空民宿观赏万亩稻浪。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超2万人次,衍生出的米糕、草编等非遗产品带动村民人均增收6500元。秋风起时,金黄的稻田剧场里正上演着自编自导的农耕实景剧。

峡口镇汉渠村

光伏板下的"双赢经济学"

在全区首创"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立体模式,1800亩光伏矩阵每年输送绿电2.8亿度,同时产出滩羊3000只、苜蓿草料1.2万吨。这种"阳光银行"让村集体年收益突破500万元,更吸引华润电力投资建设储能电站。蓝色光伏海洋中,牧羊人的鞭哨声与变压器的嗡响奏响新能源协奏曲。

陈袁滩镇补号村

黄河民宿的诗意栖居

借势黄河大峡谷旅游热度,村民将闲置农房改造成28栋临河民宿,保留夯土墙、木格窗等传统元素,引入现代卫浴和地暖系统。2025年"黄河宿集"入住率达92%,带动特色鱼宴、羊皮筏子体验等业态,实现旅游收入1400万元。夜幕降临时,篝火晚会上的花儿民歌与黄河涛声相和,成为网红打卡点。

大坝镇韦桥村

工匠精神的现代传承

这个拥有600年古灌渠的村落,将22处明清水利设施活化利用,建成"千年渠首"主题景区。老石匠带徒授艺,修复传统水闸;年轻人开发AR渠系导览系统。2024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后,相关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让"活着的历史"焕发新生机。

从蒋顶村的数字麦浪到韦桥村的水利智慧,青铜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印证:最美的风景在乡村,最深的底蕴在农耕,最强的活力在创新。当古老灌区遇上现代科技,当生态保护衔接产业振兴,这条独具塞上特色的共富之路,正向着更辽阔的天地延伸......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