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琼岛中部的苍翠群山中,白沙黎族自治县正以乡村振兴为笔,绘就了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融的壮美画卷。这里既有千年黎苗文化的薪火相传,更有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的蓬勃新生。让我们走进六个示范村落,聆听它们从"输血"到"造血"的振兴故事。

元门乡南训村

橡胶林里的科技革命

作为全国首个"智慧橡胶示范基地",南训村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橡胶全产业链溯源,单株产量提升23%。2025年新建的橡胶文化体验馆,让游客亲手割胶、观摩现代工艺,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超80万元。村口那棵300年的"橡胶王"古树,如今成了网红打卡点,见证着传统产业与数字化的完美融合。

牙叉镇方香村

茶旅融合的云端秘境

海拔800米的方香村依托白沙陨石坑茶园,打造"采茶-制茶-品茶"沉浸式体验项目。2024年建成的玻璃观景台可俯瞰万亩茶田,配合黎族长桌宴、茶道表演,年接待游客突破15万人次。村民王阿婆的茶坊推出"定制茶饼"服务,仅上半年销售额就达40万元。

打安镇合水村

兰花经济绽放深山

这个曾经的贫困村现已成为"海南兰花第一村",建有3.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培育蝴蝶兰、石斛兰等珍稀品种。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27户村民户均年增收5.2万元。每年春节前的兰花节,空运销往全国的订单能装满20架次货运专机。

细水乡福马村

稻鱼共生的生态密码

传承四百年的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村里创新"稻-鱼-鸭"立体种养,有机山兰米卖到98元/斤,稻田鱼直播带货5分钟售罄3000单。2025年新建的农耕博物馆,用全息投影还原黎族祖先的耕作智慧。

阜龙乡可任村

红色旅游的青春表达

琼崖纵队旧址经过数字化改造,新增VR实景党课、军事拓展营地等项目。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发的"革命菜"预制餐包,让当年红军野菜变成网红食品,月销10万盒。村史馆里那份泛黄的《党员登记表》复制件,成为党员干部培训的"必修教材"。

青松乡拥处村

非遗活化的当代样本

国家级非遗"黎族双面绣"在这里实现产业化,成立设计工作室开发旗袍、箱包等衍生品。95后设计师阿蕾的"黎纹潮牌"登上巴黎时装周,订单排到2026年。村里每周举行的织锦大赛,冠军可获得与奢侈品牌的合作机会。

从橡胶林中的数字变革到巴黎T台上的黎锦华服,白沙六村以差异化发展路径证明:乡村振兴绝非千村一面。当古老智慧遇见现代科技,当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这片土地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未来,更多"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振兴故事,将继续在这片热土上演。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