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河套平原腹地,五原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打造出一批"产业强、环境美、文化活"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让我们走进这片金色沃土,感受新时代农牧民的小康生活。
隆兴昌镇联丰村
智慧农业的领跑者
联丰村建成自治区首个万亩智慧农业示范区,通过"北斗导航+水肥一体"系统,实现玉米亩产突破900公斤。村内36栋日光温室采用物联网技术,种植的普罗旺斯番茄年产值达1200万元,带动127户村民户均增收3.8万元。青砖黛瓦的农家院落与5G基站相映成趣,展现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塔尔湖镇红光村
葵花产业链的样板区
作为"中国向日葵之乡"核心区,红光村发展订单农业5.2万亩,培育"三胖蛋"等知名品牌。村里的葵花籽油精深加工厂年消化原料3万吨,开发出葵花蛋白粉等高附加值产品。每年8月的葵花节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摄影爱好者镜头下的万亩花海,已成为抖音热门打卡地。
胜丰镇新丰村
蒙汉交融的文化明珠
新丰村保留着完整的"二人台"非遗传承体系,村史馆陈列着200余件农耕文物。通过"蒙餐民宿+民俗体验"模式,开发出手把肉制作、马头琴教学等特色项目。2024年接待研学团队86批次,文化产值占村总收入比重达41%,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银定图镇宏胜村
盐碱地里的绿色奇迹
通过"稻渔共生"改良技术,宏胜村将1.8万亩盐碱地变为优质稻田,蟹田米每公斤售价达36元。村里建成的生态养殖基地,年产河蟹80吨、鲤鱼120吨,形成"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循环农业模式。昔日的白碱滩,如今已是"塞上江南"。
新公中镇永旺村
新能源产业的探路者
永旺村以白梨脆香瓜种植为核心产业,种植历史可追溯至2006年,依托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结合科学管理和机械化技术,产出高品质农产品。大棚种植可实现亩毛收入1.8万元,扣除人工成本后纯收入达1万元,收购价常高于市场价,吸引山西、河北等地客商统一收购,精品瓜售价5.3-5.8元/斤,终端零售价达7-8元/斤。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新公中镇永旺村0.11万亩,内容涵盖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中标单位内蒙古同禹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工期149天。
2025年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在新公中镇永旺村开工,总投资2.1亿元,实施面积2.2396万亩,聚焦灌排工程和智慧农业,旨在提升耕地质量与产能,预计2025年底完工。
永旺村通过特色产业与重大项目融合,推动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成为五原县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从联丰村的智慧农田到兴牧村的生态牧场,五原县用六个村庄的生动实践,书写了"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答卷。这片土地上的每粒麦穗、每朵葵花,都在诉说着新时代农耕文明的华丽蜕变。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