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广袤的松嫩平原腹地,北大荒集团宝泉岭农场以黑土为纸、科技为笔,绘就了一幅"农商文旅融合、生态产业共兴"的乡村振兴画卷。2025年,这里六个示范村以差异化发展路径,共同演绎着现代农业的"宝泉岭实践",让我们走进这些黑土地上的明珠,感受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双峰山管理区

党建引领生态筑基

双峰山管理区‌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区,兼具生产示范、党建创新、生态保护及农旅融合等特色功能。核心特点如下:

党建引领与产业创新——

‌星火党小组示范‌:13名党员组成"星火党小组",带头发展蟹稻综合种养产业。党员闫鹏通过反复试验,成功推广蟹稻共作技术,带动23户种植户增收,2025年实现亩均效益显著提升。

‌定制农业探索‌:推出"冠军田""知青田"等定制农业项目,打造高端品牌专属基地,融合农耕文化与消费体验。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智慧农业场景‌:

运用北斗导航实现厘米级精准耕作,5G技术赋能收割机、无人机协同作业,构建全程机械化智慧农田。

建立农业生产档案系统,对作物品质全程管控,提升市场竞争力。

侵蚀沟治理‌:2024年通过增发国债项目,采用石砌沟渠与柳编固土技术修复黑土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守护耕地资源。

农旅融合与教育实践——

‌稻田艺术景观‌:连续多年创作大型稻田画,以"乡村振兴""农业强国"为主题,融合高铁、吉祥物"宝宝""泉泉"等3D元素,成为夏季网红打卡地。

‌自然教育课堂‌:2025年8月,宝泉岭中心小学"七彩研学团"深入稻田,开展水稻认知、彩绘实践等活动,推动农业科普进田间

高校实训基地‌:作为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现代学徒制"实践点,管理区技术员指导学生参与育苗、插秧等全流程农事操作,培养农业新人才。

特色产业布局——

纳入宝泉岭分公司"9大产业示范区"规划,重点发展万亩蟹稻、鲜食玉米、高蛋白大豆等特色作物,通过"联户托管"模式带动种植户增收。

2024年集团调研中,双峰山管理区被列为党建与产业融合标杆,强调党建引领对深化改革的关键作用。

‌岭瓜乡管理区

黑土保护的"科技先锋"‌

岭瓜乡管理区,是北大荒地区著名的基层管理单元,以卓越的党建工作和特色农业产业著称。近年来,该管理区通过创新机制推动乡村振兴,成为黑土地上守望粮仓、守护家园的典范。以下从核心领域综合介绍其发展亮点:

‌党建引领与组织建设——‌

管理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构建了严谨的党内政治生活框架,并通过“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活动提升组织力。例如,每月聚焦矛盾纠纷调解或农业技术推广,全年开展12次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凝聚力。同时,优化党员结构,全年吸纳2名入党积极分子,慰问老党员8人次,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特色产业发展与经济腾飞——‌

岭瓜乡管理区以“双+促双强”模式融合党建与产业,打造千亩香瓜基地为核心,协同生猪养殖、寒地葡萄和粉条加工等多元化产业。香瓜产业年产值达2700万元,通过线上直播和香瓜节拓宽销路,助力农民增收。宝泉岭分公司则在全域统筹万亩特色产业示范区,包括高蛋白大豆、鲜食玉米等高附加值作物,发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些举措将“冷资源”转化为“热效益”,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产业链升级。

产业创新还带动了规模化种植,各管理区建立农业生产档案,全程管控品质,加速特色产业集群崛起。例如,大棚种植利用昼夜温差提升香瓜糖分,口感软绵香甜,单棚收益超6500元,彰显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模式。

岭瓜乡管理区以党建为旗帜、产业为引擎,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成就了北大荒事业“最坚强可靠的基石”。其经验为农业强国和乡村共富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军川新村

稻田艺术的"视觉革命"‌

军川新村以"稻田画"闻名遐迩,200亩彩色稻组成的《北大荒丰年图》成为网红打卡地。村里创新"稻田小火车+农创市集"模式,游客可乘列车穿梭稻海,在终点站购买"馥军川"品牌农产品。2024年文旅旺季,该村单日最高接待游客5000人次,衍生出的稻米精油、秸秆工艺品等20余种文创产品,带动集体经济增收180万元。更令人惊叹的是,村里利用AR技术开发"虚拟农事体验",让都市儿童通过手机参与"云耕种"。

新华镇南华村

垦地合作的"融合样本"‌

作为垦地合作示范村,南华村在北大荒新华农场技术团队指导下,完成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蜕变。1500亩托管农田全部应用宽窄行插秧技术,水稻亩产较传统种植提升23%。村民王桂华算了一笔账:"以前自己种地亩成本890元,现在托管后降至720元,亩效益反而增加300元。" 更让村民自豪的是,村里建起了智慧育秧中心,玻璃温室内秧苗生长数据直连北大荒数字农业平台,科技感堪比实验室。

萝北文创村

农商文旅协同的创新表达‌

北大荒萝北地区正通过文化创意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打造一系列特色文创村。宝泉岭分公司探索“旅游+”、“文化+”模式,利用葫芦烙画等民间艺术展现地方文化,如在园区展示烙刻山水、花鸟的精美葫芦作品,吸引游客驻足欣赏并创造经济价值。这些文创项目每年吸引50余万游客,带动收入超500万元,成为激活区域经济的新动能。

稻田画是萝北文创的核心亮点,它以田为纸、以稻为墨,融入垦荒历史和精神。在共青农场,设计者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和彩稻选育,创作出“时代号”和“石榴花开”等宏幅作品,象征北大荒奋斗历程与民族团结。

军川农场还配套小火车观光路径,让游客在2.3公里环线中近距离感受农耕文明与科技魅力。

其他村庄也发展多样化文创产业。红光村作为朝鲜族特色村寨,建有民俗陈列馆和陶艺馆,游客可体验传统服饰、乐器和采摘活动;山江村党支部挖掘创业文化,自建村史馆和生态园,打造林下牧场、CS野战等体验项目,推动三产融合;兴东村则整合红色资源,开发抗联交通站主题教育区,构建“红色+旅游”业态。这些文创村通过农商文旅协同,绘就了一幅集历史、艺术与生态于一体的振兴图景。

从双峰山的生态稻浪到萝北村的非遗工坊,宝泉岭农场六个示范村如同六颗明珠,串联起"产业增值、生态增值、文化增值"的乡村振兴链。在这里,黑土地不仅生长粮食,更孕育希望;农人不仅是生产者,更是新时代乡村价值的创造者。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宝泉岭正以更昂扬的姿态,书写着"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壮美篇章!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