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当子牙河的晨雾掠过万亩稻浪,当杨柳青的年画染红农家门楣,西青区的乡村振兴故事正以最鲜活的笔触书写在津沽大地上。这里,科技赋能让沙窝萝卜“赛鸭梨”的美誉传遍京津冀;这里,文旅融合使运河古镇的灯笼照亮了村民的致富路;这里,六个示范村如六颗明珠,串起一条“产业强、生态美、文化兴”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辛口镇水高庄村

以“三色三美”为发展密码,470米圈河林带化身“天然氧吧”,夜间灯光秀与露营基地吸引游客日均超千人次,带动特色蔬菜礼盒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党建广场的红色讲堂与水墨书院的文化沙龙,让这个“诗画田园”成为天津市民最近的“诗和远方”。

张家窝镇西闫庄村

依托“山水兰韵”项目,将蝴蝶兰种植基地升级为集育种、观光、文创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2024年培育出7个花卉新品种,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35%。村民李大姐笑着展示手机里的订单:“现在咱种的‘蓝宝石’蝴蝶兰,一株能卖到288元!”

辛口镇第六埠村

“创富工坊”的直播镜头下,凤梨萝卜与蟹稻米组合装月销超10吨。村党委联合周边5个村组建“农特产销联合体”,开发的“运河滋味”系列农产品礼盒,已入驻京津冀60余家商超。

杨柳青镇白滩寺村

在年画非遗传承人张老师的指导下,村民将传统纹样融入民宿设计,14家主题院落年均接待游客3.2万人次。村口的古槐树下,每周举行的“乡村音乐会”让百年老村焕发青春活力。

王稳庄镇小孙庄村

作为“稻香渔歌”示范基地,采用“稻-蟹-虾”立体种养模式,2024年亩均收益达1.2万元。智能温控大棚里,新培育的“津香粳18号”稻种将在秋季国际种业博览会展出。

精武镇付村

以“智慧乡村”建设为抓手,建成全市首个村级数字孪生系统。老人佩戴的健康手环可直连社区卫生站,5G无人配送车每日穿梭在银杏大道运送果蔬。村民王大爷说:“现在看病买药,手机一点就上门!”

从水高庄的“红色引擎”到付村的“数字翅膀”,西青乡村振兴的密码既写在沙窝萝卜的甜蜜里,也刻在杨柳青年画的朱砂上。当子牙河畔的晚霞染红千亩稻田,这片土地正以最昂扬的姿态宣告:乡村振兴不是遥不可及的蓝图,而是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正如村民们在丰收节上吟唱的那首歌谣:“科技种下希望籽,文化浇开幸福花”——这便是新时代西青乡村最生动的注脚。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