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唐龙彬 广东中山人;1950年12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我驻印度使馆、驻尼泊尔使馆、瑞典使馆工作,长期从事外交部礼宾工作;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1986年2月至1988年7月),驻瑞典王国大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2003年8月退休。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是举世瞩目的大事,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极大震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其影响十分深远。
1972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举行宴会,欢迎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夫人来华访问。(图源:新华社)
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的宴会上讲话时说:尼克松前来中国访问,“使两国领导人有机会直接会晤,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这是符合中美两国人民愿望的积极行动,在中美两国关系史上是一个创举”。“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20多年,现在,经过中美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贯彻执行接待方针
尼克松总统是美国国家元首,是应我国政府邀请来华访问的贵宾。为了表达对美国人民的尊重,我们既给予了美国国家元首应有的最高礼遇和亲切友好的接待,但又有别于与我国建交的友好国家元首的来访:
安排尼克松在抵离北京时检阅三军仪仗队;在机场、宴会、主车上均挂两国国旗,奏两国国歌;毛主席会见、周总理等赴机场迎接、举行国宴,并由周总理陪同赴外地访问。但在迎送活动上没有安排群众场面,也未安排外交使团参加迎送、宴请活动。
为了使尼克松的访问在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的友好气氛中进行,在为其访华举行专场晚会和体育表演时,当尼克松和夫人在我国领导人陪同下入场和退场时,在场群众均很有礼貌地起立鼓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文化素养。
尼克松总统在宴会上发表讲话。
事前了解到尼克松爱好音乐,并能弹一手好钢琴,我们在两次正式宴会上专门选奏了美国著名乐曲。根据美国的习惯做法,美国历届总统上任都要选奏一首喜爱的曲子。罗斯福总统上任时选了《牧场上的家》,是一首牧歌。这次我方专门选奏了尼克松上任后选的曲子《美丽的亚美利加》,并安排在他发表讲话后演奏,同时还演奏了《牧场上的家》《火鸡在草堆里》《在林荫路上》等美国名曲。
周总理还亲自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审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排练美国乐曲的情况。当时周总理对军乐团的同志们说:“《美丽的亚美利加》这首曲子是尼克松总统就职时选的曲子,你们一定要把它演奏好。我告诉你们,尼克松可是音乐内行,他的钢琴弹得非常好,所以我们选这首曲子,使他听到像回到自己家乡那样亲切。有人讲这个曲子是为美帝国主义唱赞美曲的,我不这样认为,这首曲子反映了美国风光,歌颂了美国人民。还有一首《牧场上的家》是首牧歌,很优美动听。我们为尼克松总统选奏这些曲子,就是要表达中国人民的友谊,这与为美帝国主义唱赞美曲是完全两回事。”
最后,总理还要求军乐团一定要把这些曲子演奏好。
尼克松总统夫妇向军乐团乐队表示感谢。
尼克松在欢迎宴会结束后,在周总理陪同下,专门到军乐团乐队表示衷心祝贺和谢意,称赞美国乐曲演奏得非常出色。他说,他在外国从来没有听到过演奏得这样好的美国音乐,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尼克松的一些随行官员也赞不绝口,表示中方这样安排实在“太周到了”。这次宴会在外界震动很大,反应良好。外电称,中方给予了尼克松总统亲切有礼貌而又恰如其分的礼遇。
尼克松和夫人爱吃中国菜,特别是海味。我们专门找了钓鱼台宾馆的特级厨师,制定每天不重样的菜谱。周总理还委派邓颖超大姐会同人民大会堂和礼宾司的同志,商定欢迎宴会的菜单。
经过反复研究并根据周总理一再提倡的国宴不得超过四热一冷一汤和甜食点心、水果的精神,最后菜单定为:大拼盘芙蓉竹笋汤、三丝鱼翅、两吃大虾、草菇盖菜、椰子蒸鸡,另有杏仁酥、点心和水果(答谢宴会上还用了一道中国名菜——西湖莼菜汤。莼菜专门从西湖采出后用飞机运到北京)。
尼克松总统使用筷子。
宴会自始至终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宾主频频举杯祝贺。尼克松和夫人用筷子虽不熟练,但仍坚持使用筷子夹菜。宴会中,尼克松夫人不断称赞中国的美味佳肴。
欢迎宴会一结束,美国记者争先恐后地把尼克松和周总理用过的象牙筷子以及菜单(中英文)拿走。在次日的报道中,他们宣扬得到了尼克松和周总理的最珍贵纪念品——筷子和菜单。
在答谢宴会上,一条意外特殊的新闻引起了记者们的极大兴趣,争先向国外发布。在宴会即将结束前,周总理同尼克松夫人说:“美国人民很希望有最珍贵的动物——熊猫,尽管我国目前饲养的熊猫也非常少,但考虑到美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我们决定赠送一对熊猫给美国。”
大熊猫抵美后,尼克松夫人出席了动物园熊猫馆的揭幕式。
尼克松夫人听完总理的话,欣喜若狂地告诉坐在旁边的尼克松,随即与主桌上的美国贵宾起立举杯,为此特大喜讯感谢中方的慷慨和好意。这一消息闪电似的传到记者耳中,他们抢着奔出宴会厅门外,以便先一步发出这一重大新闻。
在西湖花港公园中有趣的“游戏”
为加强访问的亲切友好气氛,中美双方领导人互赠了礼品作为纪念。我国政府向尼克松和夫人赠送了白玉提梁釉瓶一件、双面苏州刺绣大屏风一架、玻璃纱手绣台布一套等;尼克松向毛主席赠送了瓷器大天鹅一对。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赠送给毛泽东主席的瓷塑天鹅。
这些礼品以后均在各自举办的国宾赠送礼品展览会上展出过。另外,尼克松总统还赠送给毛主席四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树树苗。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一棵树苗种在杭州花港公园牡丹亭附近,并约定由他陪同尼克松总统游西湖时观看这棵树苗,其余三棵树苗种在杭州植物研究所院内。
2月26日下午3时,尼克松一行先从杭州住地——西湖宾馆(刘庄)出发,我也随外宾一起动身。周总理等随后从其住地出发去花港公园会合。
由于我方安排上的问题,有关主管人员未能及时到达会合地点,双方的陪同人员和工作人员又不太清楚准确的会合地点和时间,致使现场联络一时脱节,报话机也失去了作用,使周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在公园里相互找了三四分钟。
当时中美双方官员感到焦急万分,美方安全人员更是惊惶失措,这场“游戏”一直等有关人员赶到现场后才告结束。周总理与尼克松见面后相互哈哈大笑。这是访问中一个有趣的插曲,也是一个工作上的“纰漏”。
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夫妇在西湖花港公园内游览。
事后外界报道,中美两国领导人在杭州浏览花港公园时玩了一场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在以后尼克松访华时,这件事曾被作为“笑话”多次提及。
克服难上难 保证当“好汉”
每逢接待首次来访的国家元首,我们均按外宾愿望安排游览长城。对尼克松来说,登长城更是梦寐已求的夙愿。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他2月21日抵京后,天气突然转坏,连续下了几场大雪,沿途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原想把预定的24日上午游览长城的活动推迟到第二天上午,但经向气象台多次核对和查询,25日的天气更转恶化。这使我们负责安排日程的人员焦急万分、束手无策,美方人员更是担心这次尼克松能否实现游览长城的愿望。
首都民众在街头清扫积雪。(图源:澎湃新闻)
在此情况下,想要利用机械化工具扫雪,当时的条件还不具备,只能考虑连夜动员群众扫雪了。
经报周总理批准,北京市群众进行了一场扫雪的“战斗”。在钓鱼台宾馆至八达岭80余公里的路线上,数十万北京市群众(一说七八十万人)连夜“奋战”,清扫积雪。北京市有关单位动员全部洒水车辆洒盐水化雪,使沿途交通及时畅通,保证了24日上午的游览长城活动。
尼克松总统与夫人游览中国长城。(图源:澎湃新闻)
尼克松和夫人兴致勃勃、精神饱满地登上长城,观看了这一宏伟的古代建筑并拍照留念。尼克松感叹说这是他一生中难忘的时刻。他的随行人员说:“毛主席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我们都是好汉了。”美方电视转播赞扬道,这是中国人民高度组织效能的集中体现。美方人员说,依靠群众,这在美国是做不到的。
但是我们在安排游览参观活动中也存在某些弄虚作假、单纯追求表面形式的不良现象:在游览长城时,有关单位在参观点组织了一些群众在室外零下3度的寒冷天气下打扑克;尼克松夫人在参观儿童医院时,儿童涂脂抹粉,还把平日玩的玩具一下换上了新的;美国外宾在参观菜市场时,摆放各种最优质蔬菜和肉类并降低价格,还布置职工扮作顾客排队买东西。这些做法的效果适得其反,给外宾留下了不良印象。周总理知道后严厉批评了这种现象,并为此坦诚大方地向美方表示了歉意。
来源:《礼宾:鲜为人知的外交故事》